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漆桥人民法庭,位于碧水蓝天的固城湖畔,苍翠葱笼的游子山脚,充分发挥着人民法院前哨解纷、服务乡村振兴等前沿阵地功能。
开启无讼村创建“新格局”
“法官,我们就想拿到自己的工资!”
2021年3月,高淳法院漆桥法庭的调解室里坐满了人,原来是赵某等13名劳动者在高淳某服饰公司工作数月后,工资款却迟迟未结清,便到法庭来寻求帮助,但因原告无法提供公司目前经营场所及联系方式,案件进展一度陷入停滞。
案件调解现场。
“工资报酬是农民工的生存保障和核心权益,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,事关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,也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。”漆桥法庭庭长周忠强说道。
漆桥法庭联合双牌石派出所,在“庭所共建”协议框架下,共同开展走访排查,供劳动者辨认确定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后,第一时间联系并组织双方到法庭调解室协商解决。
在法庭和派出所调解员共同耐心劝解下,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:公司法定代表人于年底一次性付清工人工资,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,同时也为企业资金周转争取了时间。
至今,漆桥法庭通过“庭所联动”机制联合处理了20余起矛盾纠纷,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合计300余万元。
向辖区群众介绍、推广”群众身边的e法官“小程序。
“庭所联动”是漆桥法庭“无讼村(社区)”创建机制之一。近年来,漆桥法庭坚持将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挺在前面,立足辖区工作实际,将诉源治理引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,最大限度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成讼”的基层社会治理“新常态”,由探索者到示范者,在全区形成了以“一镇一庭、一村一点、一校一站”为主体内容的“无讼村(社区)”建设模式。2022年1-7月,法庭新收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7.2%。
铺就案件办结“快车道”
交通事故案件,尤其是出现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案件,诉讼程序要求严格、审理期限往往较长、赔偿款经常“姗姗来迟”……这些都让当事人“苦不堪言”。
高淳法院道交一体化巡回法庭庭审现场。
2022年5月11日上午10点,道交一体化巡回法庭内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正在开庭。法官在庭前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庭前会议,随后在法官的主导下,庭审环节有序进行,仅十分钟案件审理完毕。
这就是道交一体化巡回法庭的日常,驻点法官以及调解员通过庭前情法交融、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,做到快立快审快调,平均审理天数由原先的51.76天下降至45.48天。
漆桥法庭法官刘增刚介绍道交一体化巡回法庭具体情况。
承办法官刘增刚介绍:“道交一体化巡回法庭通过与交警大队、司法部门、保险协会等单位协同配合,构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调对接机制,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、理赔计算、调解、鉴定、诉讼、理赔全流程在线公开、阳光化处理,克服传统道交纠纷‘调解烦、理赔难、诉讼慢’问题。”
漆桥法庭调解室内,案件当事人握手言和。
除设立道交法庭外,漆桥法庭探索打造“四员一体”审判团队模式缩短庭审时间、提升办案效率。
营造文明乡村“氛围感”
漆桥法庭庭长周忠强以”借助网格员专业优势,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“为题开展法治讲座。
“这种‘零距离’‘接地气’的宣传方式,让我们更能听懂法律知识,希望法院的同志常来。”网格员及社区居民在参加“网格法学堂”后说道。
民风淳朴,则乡风清正。漆桥法庭围绕便民利民宗旨,着力打造“七彩连心桥”支部品牌,将党建对结、网格联动紧密结合,助推乡村治理效能。法官定期下沉到社区网格,打造移动便民法庭,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,服务基层。
在一起土地承包纠纷中,鉴于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,承办法官决定巡回审理此案,将开庭地点定在承包的土地上。
漆桥法庭联合辖区民警、网格员,巡回审理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。
一枚国徽、一条横幅、几张桌椅,一个简单而又规范的审判庭就在老百姓家门口搭建起来了。随着响亮的法槌声敲响,庭审在庄严的氛围下进行。审理过程中,法官围绕案件事实、原告诉求,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、辩论,悉心听取各方当事人陈述。法庭还邀请了社区民警、调解员共同参与庭审,数十名村民到场旁听,庭审取得良好效果,旁听村民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
”群众身边e法庭“工作室与”e法庭“茅山工作站进行线上连线。
漆桥法庭借助互联网优势,在漆桥街道茅山村打造设立“群众身边的e法庭”,“一屏一网一端”为辖区群众提供在线立案、指导调解、失信曝光等司法服务,同时依托“e法庭”终端选取与农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、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土地承包、邻里纠纷等案件,播放庭审视频,开展“点单式”云端普法,起到“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法律效果,实现对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,不断推进诚信乡风、文明乡风建设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。